关于推进青草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0-11-24
来源:
新的历史时期,青草镇如何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和后发优势,补短板,拉标杆,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人结合三年来在青草的工作实践和调研所得,谈一下个人的若干思考。
一、青草镇概况和历史发展情况
青草镇位于桐城市西南部,总面积170平方公里,毗邻怀宁、潜山两县(市),素有“鸡鸣三县闻”之称,全镇辖22个村(居),人口7.4万余人。青草建镇历史400余年,现在是安徽省首批中心建制镇,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等诸多殊荣。
青草旧称“青草塥”,一度为桐、怀、潜三县共管之地,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北怀山,民厚而朴,代有学者;东南滨水,民秀而文,历出闻人”。旧时青草塥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饶,而且商贸繁荣、人文荟萃,被誉为“小安庆”、“小上海”,是当之无愧的桐西重镇。改革开放初期,青草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一直位于桐城前列。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交通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桐城市经济发展布局调整和周边怀宁高河、潜山源潭两个经济开发区的“虹吸效应”,青草镇的区位劣势日渐显现,昔日桐城经济重镇的光环渐退,而今已“泯然众人矣”。
二、青草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情况和产业基础现状
1.自然资源丰富。青草镇可耕地面积6.7万亩,林地面积11.6万亩,其中公益林4万余亩,商品林7.5万亩,森林蓄积量40余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5.6%。湿地保护面积(主要指库、塘、河流)5761亩,小水库15座,大沙河、三湾河贯穿全境,大沙河流域水资源和砂石资源较为丰富。镇域生态环境良好,林草资源充足,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农业经济主要是水稻等种植业、养殖业及山区苗木、花卉、茶叶、油茶等特色林业产业。尤其是大沙河流域土地是桐城丰富锌土壤核心区,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先天要素。镇内旅游资源丰富,“三道岩”待开发景区山奇水秀,曲径通幽,主景区面积达2平方公里,境内诸多山谷丘陵适合发展新型旅游观光田园综合体项目。
2.人文资源荟萃。桐城自古崇文重教,“文章甲天下,官盖满京华”。青草更是名副其实的文教勃兴不衰之地、经纶世务者层出不穷之乡。改革开放以来,青草走出去的大学生数以千计,政、商、学、艺各界人才辈出、名人众多。一镇三院士名震遐迩(吴立新、方复全、吴曼青),“院士之乡”实至名归。在全国各地主政一方或执掌部门要职者有数十位之众。尤其让人惊叹的是,青草籍在外创业(或经济界任职)者如群星璀璨,群聚在京津冀、广州、深圳、武汉、合肥、兰州、西宁等大中城市(区域)。我们通过村级摸底,有稳定产业的成功人士和大型企业高管达200余人,青草镇拥有令人艳羡的人文资源宝库。
3.产业基础稳定。农业方面,青草镇是传统的农业强镇,农业种植技术先进,品种优良,是“青草香”大米主产区;全镇土地流转率95%以上,千亩以上承包大户16家,“稻+”特色综合种、养5家,面积3000余亩,有机稻种植500余亩,省市级家庭农场及示范合作社共8家;养殖业稳步发展,饲养猪、牛、羊等企业(含合作社)共20余家,养殖规模达4万头。大沙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示范养殖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林地流转3万余亩,全镇油茶、茶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9000亩和2000亩,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5家。工业上,工业企业主要生产卫生劳保用品和制刷、建材等,全镇拥有各类劳保用品生产企业200多家,规上企业4家,初步形成以口罩为主打产品的产业集群。2018年,全镇劳保用品产业主营收入近2亿元,从业人员4000余人,企业获得QS质量认证的有56家,安庆名牌产品3个,青草口罩等劳保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近50%,可谓省内唯一、全国知名;全镇制刷企业近80家,规上企业3家,拥有注册商标41个、省著名商标1个、安庆名牌产品3个和知名商标2个,制刷产业年产值近亿元,从业人员千余人;新型建材企业以安徽四通管业为代表,该公司为规上企业,产品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庆市知名商标、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第三产业方面,青草镇第三产业主要是传统服务业,基本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商贸流通和餐饮娱乐业健康发展,拥有规模农贸市场1个、大中型超市3家,小型便利店遍布农村,较大规模住宿及餐饮服务业20余家,物流企业3家、快递办事处8家,邮电、通讯、金融服务业覆盖全镇,服务网点10余个。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镇拥有电子商务企业近20家,村级电商便民网点22个。
三、青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力不足
青草镇一直以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全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有30余家,但是农业大镇的整体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结构基本还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业;“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没有完整形成;农业品牌不够响亮,市场影响力不强;发展的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要素不足;产业抗风险能力脆弱。上述因素导致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缓慢,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2.传统工业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
青草镇是桐城市卫生劳保用品和制刷产业发源地,现有生产企业近300家,产业基础好,尤其是卫生劳保产业全国知名,并获称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但发展中仍然面临工业规模偏小、发展方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间缺乏协作、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链高端项目引进难度大等问题。目前,青草的工业发展“小产品、大市场”虽然已经形成,也能带动一批农民进厂务工致富,但工业总体产值不大、财政税收贡献较弱,仍然没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3.发挥人文资源优势的潜在力不够
青草镇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这一资源宝库发掘不够,在外能人支持家乡发展的能量不足、回报家乡发展的氛围不浓,没有形成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回乡潮”。主要原因还是地方政府发展规划不明确、项目谋划不精准、政策宣传不清晰、乡情联络不充分、招商引资不给力,导致内外“失联”、两头困惑,造成地方政府求助发展支援“无门”、部分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无路”的尴尬局面,由此可能丢失重大发展项目、错失大好发展机遇。回想近几年来,我们除了争取到一些零星的政策支持和“华威家具”这一较大项目落户桐城经开区以外,青草区域通过社会资源支持建设项目或“引凤还巢”的成果实在太少。
四、推进青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就是促进地方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政策学习,提升干事能力,确保吃透上情、摸清底数、发展思路清晰,成为一名合格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员和经济发展能手;切实加强业务学习,增强工作本领,努力补齐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短板,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加强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扩大发展、农村“两项制度”改革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主导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促进发展的方法论和路线图。
2.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定位
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引领城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系统化思维进行整体谋划,认真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扎实做好集镇规划修编工作。其次,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做好“一村一品”及行业发展规划,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精准布局发展产业,认真编制发展项目,统筹考虑青草的自然资源状况、农村发展基础现状和交通、环保、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情况,精准定位传统产业和新兴旅游观光农业的布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改造建设镇内快速通道,就近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为高质量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3.聚焦发展,进一步招大引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青草镇目前三次产业的发展仍然很不充分,针对产业发展规模小、产品质量层次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发挥自主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支持现有的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发展“三品一标”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劳保卫生产品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商标和品牌建设,制刷业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刷项目,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业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招商、能人招商、乡情招商,推动形成大走访、大招商的发展氛围,让更多乡贤为家乡发展支招献策,让更多在外企业和资本回乡落地生根,让更多的人才、技术和信息在青草汇聚,形成推进青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青草镇党委书记 刘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