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鸟”成“凤”是“腾笼换鸟”的唯一初衷
时间:2021-09-01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腾笼换鸟”旨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等稀缺要素资源的利用率,政府借助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把区域内低附加值企业转移出去,再把高附加值的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转移进来。因此,“腾笼换鸟”并不是简单地搬迁企业,或者把低附加值企业赶走,而是要“助鸟成凤”,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原有产业或企业通过凤凰涅槃,生成生产效率更高、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企业)就地升级。
对桐城而言,在“腾笼换鸟”的同时,还要“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们要借助两大园区的产业集聚及区位优势,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积极建设标准化厂房,强化对入园企业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优化手续办理、水电用工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挖掘园区发展潜力,通过“筑巢引凤”,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腾笼换鸟”的核心任务在于推动产业升级。目前,我市各工业园区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布局的集聚和规模的积累等方面,但在技术实力、生产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产品处于中低端,产业链处于低附加值领域。为此,“腾笼换鸟”若不能实现产品或产业链的升级,引入的新产业迟早面临“二次转移”的命运。如何实现产品或产业链升级?主体还在于企业家,而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建好平台、创优环境、转变职能。因此,我们要慎重界定转移入园的产业目录。虽然部分行业属于传统产业,但其产品具有高附加值且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不能因其行业的属性而限制该行业的发展。其次,对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应当有耐心。无论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都需要时间和空间,若在政策上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挤走很多潜在的产业革新或成长型优质企业。
“腾笼换鸟”的目标企业应当是实体企业,而不是所谓的服务经济、金融经济或总部经济,要通过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转型,助“鸟”成“凤”。当前,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实体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制造企业尤其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如果“腾笼换鸟”力度和节奏过快过猛,势必会造成部分产业资本和人员的外流。为此,在“腾笼换鸟”过程中,要以稳中求“转”为总基调,做好中小企业扶持工作,加强行业景气和风险监控,完善产业退出预警机制,避免引发区域经济的大波动。
从长远来看,桐城的环境容量和资源要素尤其土地资源将长期处于稀缺状态,并不会因企业转移、产业转型而得到缓解。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最基本的支点,通过“腾笼换鸟”构建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在用地方面,要搭建起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做好产权分配、土地定价和交易,以提高土地总体收益;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是何种产业转移还是产业升级改造,都要满足环保要求,强化环境约束力。
“腾笼换鸟”事关产业更替,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能以行政强制性手段替代市场的选择。在“腾笼”转出产业方面,外部力量的介入打破已有相对稳定的产业链条,引发产业流失;从“换鸟”引入产业方面,引入的新产业可能因其基础配套不完善而产生“换鸟”失败。为此,“腾笼换鸟”需要遵循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手段为辅,且行政调节手段须限定于能促进市场经济规律的有效发挥。
推进 “腾笼换鸟”,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提升产业工人的能力素质,强化职业教育,鼓励企业提升员工技术水平,以人力资源优势吸引外来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企业来桐兴业。二是扶持、鼓励区域内配套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配套能力,促进“以商引商”,强壮产业链。三是留住本土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优质企业提升企业品牌、强强联合,增强对外部高新企业的吸引力度,从而放大本土优势产业的集群效应,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施劲松 章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