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优等生” 跑出吕亭发展“加速度”
——嘉兴之行的感悟
时间:2021-09-22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9月初,我们赴浙江嘉兴招商,短短几天行程,我们与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缔结为友好乡镇,走访了上届党委政府缔结的友好乡镇——余新镇,同时参观了著名的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吕亭招商引资企业嘉善县瑞庆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可谓收获满满。这一路所行所见,我深感吕亭发展与嘉兴市相关镇、街道所存在的差距,所思所感所悟甚多,作文以记之,并期待吕亭镇上下对标“优等生”,跑出发展“加速度”。
友好乡镇——南湖新区(东栅街道)与余新镇概况
南湖新区(东栅街道)隶属嘉兴市南湖区,位于嘉兴市城市东南区域。区域面积 11.86平方公里,下辖 11个社区,辖区总人口 11.98万人,户籍人口 5.8万人。作为嘉兴市城市“东进南移”的核心区域,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紧紧围绕嘉兴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以打造“文化休闲之城、创新活力之区、宜居宜业之地”为目标,实施产业兴城、产城融合的“双轮驱动”战略。2020年,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实现财政收入2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3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3308万美元,先后荣膺“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等称号。
余新镇总面积47.7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5个社区,户籍人口2.9万余人,外来人口3.2万余人。近年来,余新镇坚持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积极培育智能家居、装备制造等新型主导产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高能级产业生态园余新板块;以“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发展定位,不断健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以规划引领,全面推进接轨上海,承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楼宇经济发展。2020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6亿元、规上工业总值76.3亿元、财政总收入77151万元。全镇拥有各类企业1400余家,规上企业总数达89家,拥有亿元企业19家,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园林城镇、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南湖新区及余新镇的发展之道
一、“南湖速度”下的产业新城
近年来,南湖新区坚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通过平台提升、完善配套、产业集聚,重点打造了三大城市经济功能区:电商(文创)产业园、南湖 CBD、南湖基金小镇,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传统产业,实现南湖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文创电商产业释放叠加效应。在南湖新区的几大支柱产业当中,文创产业和电商产业携手成为支撑该地经济飞速跃升的主要力量。据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党工委书记何珊瑚介绍,由于看好文创前景,当地区委、政府对重点文创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电商主体规范化发展,基本采取公司注册、跟大平台交割的模式,要求电商企业开票纳税,该地电商文创园每年的税收达上亿元,且当地的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及规划设计院等每年的税收也十分可观,“电商+文创”已成为南湖新区经济加速增长的助推器。
基金特色小镇的“南湖样板”。南湖基金小镇规划占地约2.0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首批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和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是国内首个实体基金集聚地、3A级景区。经过当地多年的培育和创建,南湖基金小镇一跃成为浙江省资本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更在全国金融界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近年来,南湖基金小镇瞄准百亿基金、外资基金,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全面撬动产业升级。目前,已累计引进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超 8000家,认缴规模达1.87万亿元,实缴规模 5224亿元,累计税收53亿元。小镇成立线下融资服务专业队,累计服务本地企业 200多家,帮助安排约谈投资方195家,累计已完成165亿元的融资。南湖基金小镇荣获“中国十佳基金小镇”“中国最具影响力基金小镇 TOP5”“热门基金小镇 TOP1”等称号。
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南湖CBD是南湖新区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平台,也是嘉兴楼宇经济的高地。在南湖CBD内,随着服务配套功能的不断完善,楼宇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现南湖CBD内拥有税收超千万楼宇7幢,其中税收超亿元楼宇2幢。在电商文创、金融、楼宇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中,嘉兴汽车商贸园、国际电气城等一批优质专业市场也在加速崛起。嘉兴汽车商贸园位于基金小镇旁边,引进了各种品牌汽车4S店,形成了完善的汽车市场全产业链,成为该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走在加速发展的前列,南湖新区以清晰的定位、独特的优势谋划着自身长远发展。该地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目前已无农业产业,仅剩的4家工业企业正在积极对接,移至别地发展。整体来看,南湖新区三产服务业已占南湖新区税收的90%以上,让人叹为观止。
二、“余新速度”下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高铁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新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开启产城融合发展新局面。在与余新镇负责人的座谈交流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余新镇在提高融资能力、落实好各项资源要素保障和打造未来社区方面作出的努力。
国资公司的市场化探索。近年来,余新镇积极打造融资平台,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余新镇拥有自己的国有投资公司,据介绍,当地的国资公司去年发债12亿元,今年发债5亿元,多用于余新镇的城市建设和旧房改造拆迁工程。公司债券的成功发行不仅打通了该地国有投资公司的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还部分缓解了余新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资金压力,为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未来社区”乘风起航。余新镇渔里未来社区是浙江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在高标准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征收是摆在眼前的首要难题,而余新镇创新方法,破解难题,令人叹服。该地征迁采用货币化安置手段,收购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让群众有充足的资金去购置新房,因此拆迁方案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同时,该地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及全镇在职在编干部分片区、分组统筹开展渔里社区收购签约工作,提高了拆建速度。据了解,目前该社区300亩的拆迁征地改造均为余新镇自主完成,在上交40%左右的土地款后,剩余资金由镇级支配。而当地的土地已经拍到每亩1000多万元。为推动高质量开发,该地城投与万达合作,房源一经推出便秒杀售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承载城市发展新战略的使命和梦想,南湖新区成为嘉兴市强势崛起的新城。而余新镇坐落于市区边角,统筹城乡发展,正在加速“转型蝶变”。两地各有特色、各有亮点,给了我们太多的启发。
一是规划先行,行动迅速。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从整体来看,南湖新区呈现倒U型结构,中间的一横为商务商贸集群区,政府、学校、住宅与楼宇CBD集中于此;两竖一边为电商文创园,一边为汽车商贸园和基金小镇。而余新镇是较集中的块状区域,分左中右三块,最左边为一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区,中间狭长的地带为二产——现代工业产业园,最右边的为三产——高品质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两地均规划到位,特色鲜明。因此,我们要着眼长远,着眼于城乡发展布局和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全域统筹规划,从高度、广度和深度、精细度上不断完善,切实提升城乡规划的主动性、预见性、前瞻性,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作用,不断适应城乡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
二是创新思路,勇立潮头。面对招商引资压力,南湖新区创新思路,将招商单独从街道经发办独立出来,变更为经发局和招商局,最大程度发挥招商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招商专干灵活机动作用,每月外派20天左右进行招商。为破解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压力较大的难题,余新镇勇立潮头,不断提高融资能力,以加快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在南湖区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余新镇现有11家国资公司在融资运作,公司发债根据乡镇发展需要灵活设定,切实增强了国企活力,为余新镇城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思想观念必须要跟上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要学会和善于从政策中找机遇、从机遇中找政策,牢牢树立开放思维、创新思维,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培养一支会发展、能发展的干部队伍;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在争取支持的前提下,优化思路和目标,推动工作目标具体化、措施化和项目化,从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方法灵活,久久为功。招标预算灵活。在嘉兴市政府的平台进行工程招标,会将预算先砍掉25%进行招标,在工程审计以后,再将审计降15%。安置房建设灵活。余新镇实行货币化安置的政策,镇区不允许安置,货币化以后让群众自行购房,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前提下,大大推动了该地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在可以安置的偏远村,当地按照人口确定安置面积:1-3人是90平米,4人及以上110平米,最多也不超过110平米。整个南湖区这样的安置政策已执行了十年,可见其有效及稳定性。至于楼栋层高,则没有明确标准,各地均有不同。余新镇规定只能建设两层,而嘉善县农村都是四层的小别墅。由此可见,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在推进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树立“上下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更要有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细化落实、久久为功的坚持。
四是人才为要,方可有为。在嘉兴这座城市里,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深度融合。短短几天里,通过与若干桐城籍创业者会面,我深刻感受到当地对各路人才的重视之心、诚挚之心。这些桐城籍创业者,有当地大学学院的院长、有中医院的医生、有高中的校长还有专职改造老旧房屋的建筑商等。我们参观的瑞庆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和闻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虽在体量和发展方向上有所不同,但是招引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瑞庆公司的100名员工多来自云贵川,年龄多在50多岁,均是第三方公司招来的。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他们扎根嘉兴、融于嘉兴,共同绘就了一幅嘉兴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人才对于城市,就好比气血之于躯体,汇聚的人越多,城市就越兴旺,而不论是哪行哪业,都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撑,唯有学习嘉兴,打好人才“政策牌”“感情牌”“文化牌”“服务牌”,才能把引才、育才、助才、成才、留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推动人才发展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文都桐城,我们更要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来广泛吸纳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这次嘉兴之行,让我们看到: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压力就是前进的动力!此次开拓思路、取长补短之行,虽然画上了句号,却为吕亭厚积薄发、奋力赶超打下了坚实基础。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吕亭也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吕亭镇党委书记 殷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