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我英雄气 再建新功勋
——《功勋》观后感
时间:2021-12-02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们砥砺前行,总有一种光芒照耀我们勠力同心。他们是时代的领路人,是精神的代言人,是家国的守护人。英雄模范单元剧《功勋》通过塑造形象生动的英雄人物,为我们讲述了他们背后浸满血与汗的故事,彰显了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再一次在百姓之间兴起学习英模的火热浪潮。
与很多主旋律影视剧不同的是,《功勋》重在描述英雄光环背后细腻感人的故事,形成了英雄与伴侣、英雄与战友、英雄与主管者三组人物关系结构,既以此烘云托月,又以此彰显个人与集体、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从而从更多维度和更深入的层面塑造英雄形象,传播英雄精神。
牺牲成就英雄。英雄们的伟大业绩当然来自他们自己的卓越贡献,而这贡献却往往意味着其它方面的极大牺牲,首先就是自己最亲密的爱人和家庭?!豆ρ犯萦⑿勖谴邮鹿ぷ鞯男灾?,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家庭关系的叙事向度。无论主人公从事高度机密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使得他们无法告诉亲人自己究竟在做什么,甚至长期与亲人处于分离状态,还是扶贫、育种、制药这样面临需要长期投入工作而难以顾及家庭的情况,均会导致矛盾冲突,形成公与私,家与国的撞击与选择。
合作铸就英雄。淡去个人英雄层面的描写,剧中的人物往往形成了一个个奉献集体。工作团队既是铸就功勋的熔炉,同时也是故事展开的核心情节构造。于敏研制氢弹、核潜艇等尖端科技的过程中,少不了本土科学家和留学精英的通力配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制工作也有很多人的倾力相助;屠呦呦能发现青蒿素,当然也有523课题组成员李国桥等人的巨大贡献,就像屠呦呦反复强调的那样,这是“大家的功劳,是一个集体的劳动”。而对于抗美援朝志愿军指导员李延年而言,这种团队就更加明显而重要,没有营长、教导员和团长的信任以及每一位战士的英勇牺牲,346.6高地是守不住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突出了英雄伟大功勋来自何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再伟大的个人成就都是集体开出的花朵,合作才能铸就伟大功勋。
时代造就英雄。响应时代的召唤是英雄建立功勋的出发点。如果说时代使命给予了这些英雄历史舞台,那么在这舞台上的成功也需要许多“后勤”保障。这保证了他们在面临困难或者出现障碍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于敏的前面有所长郝国志的信任和支持,以至于郝国志牺牲时于敏悲伤不已。孙家栋的背后有钱学森的信赖和聂荣臻的支持。屠呦呦的工作得到所长和部长的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如果没有国家科委的一纸公函,以及上级领导陈洪新的肯定,他的“禾下乘凉梦”也不可能实现。而申纪兰之所以能有勇气提出并坚持“同工同酬”,离不开李华的鼓励和媒体记者的点拨。
《功勋》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今天,在新中国经过70多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时,在国家实力和物质条件强大充裕的条件下,我们如何保持坚毅的进取精神,如何建立新的功勋,这或许是《功勋》带领我们在缅怀英雄前贤功绩之时留下的思考。(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