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文化励警心
时间:2021-12-24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让民警有文化、让队伍有信仰、让警营有灵魂,既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根本源泉,也是公安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全警思想政治工作的单元组合体,能为实现“打得赢”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过硬的智力支撑。桐城市公安局在秉承“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的同时,积极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向文化要素质,向素质要警力,借助文化传播的力量,凝心励警,倡导“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文化理念,着力实现基层公安工作出亮点、上台阶。
近年来,桐城市公安局以“着眼时代精神,传承文都文化,融入公安职责”为主线,以打造具有时代特色、文都特点、基层特质等文化品牌为目标,投入部分资金,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味,为民警参与、开展各种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经过精心修葺,市公安局新办公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警营文化清新气息。走进公安大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忠诚、智勇、清正、为民”八个大字,大楼门楣中间,硕大的警徽引人注目。从地下一楼至十二层,楼道口、墙面上、房间里处处挂有美图,上面记载着桐城本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人警句,以及民警的工作、学习、生活集锦。整栋楼的墙廊文化按照梦想、力量、精神、形象、表述五大板块。每一层楼均有各自独立主题,围绕公安特色主题,置身其中,给人以移步换景、逐层递进的感觉。
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为此,在警营文化建设过程中,桐城市公安局特别注重将中国梦与强警梦、民警出彩梦进行有机融合。每个民警的小梦想,都会汇聚成基层公安集体的远大理想,梦想实现的过程,也就是凝心聚力的过程。除了贴紧时代脉搏和紧扣民警心声,警营文化特别注重耳目一新、提振“精气神”的警句,同时着重融合桐城优秀的历史文化,尤其是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精髓。这种构思布局理念契合大多数民警的思维,讲究虚实结合,让许多外地年轻民警,在感受基层公安文化的同时,感悟桐城历史地域文化,从而达到爱上警队、爱上文都的最佳效果。
公安基层所队是一线实战单位,上有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每天面对的大到各类案件、小到鸡毛蒜皮、邻里纠纷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这份高危且又枯燥的职业,公安民警如何应对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除了“善武”,还须“能文”,真正能做到“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政治处积极开展 “坚持读一本好书、创建书香警营”活动,不定期为全体民警购置发放一些励志书籍。通过领导阅批读书笔记、举办读书学习比赛、民警个人荐阅书籍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激励全体民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选择文化育警、文化强警这一路径,旨在打造一支书香警营、智慧民警与过硬警队。民警小陈在自己的读书心得中这样写到:“人愈成熟,发现自己也更加繁忙。有时也在思考自己到底是‘盲’、或是‘茫’还是‘忙’。读了《一天25小时》后,认为时间管理真的非常重要,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民警小谢更是心有感触:“开展警营文化建设与读书活动,让我在喧嚣世界里找到一个涤荡心灵、沉思人生的角落,有时会让浮躁的内心有了片刻的休憩。”
文化,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把利器。她是一支队伍的血脉和灵魂,是激发队伍战斗力的源泉。公安基层所队之所以重视警营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挥文化犹如春雨润花、清渠溉苗这一特殊功效,不断培养公安民警博识、谋略、忍耐、儒雅的品格,从而打造出一支召之即来、能征善战的智慧警队。”
年轻民警杨波算是一个典型例子,2011年分配到刑侦部门时,感觉桐城的空气少了北方特有的“粗犷”。再加上父母亲友都不在身边,常有调回老家的想法。如今计划蓦然改变了,他不仅爱上文都“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还找了个当地警妹组建幸福小家,自己也成为单位的“业务能手”。他说:“现在一线所队就有一种家的感受,上有领导家长式的关怀,下有同事兄弟般的互助,刑侦民警始终保持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警营团队氛围。”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激发民警干事创业的基石,也是警营拴心留人的基础,种下梧桐树,何愁凤凰来?为民警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真正使想干事的民警有机会、能干事的民警有舞台、干成事的民警有地位,全局民警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一定会明显增强。(桐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 刘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