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在状态”成为“新常态”
——“干部新状态”学习体会
时间:2021-12-28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即将开启。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提状态、立标杆、鼓劲头、强本领、实作风,让行动始终“在状态”成为工作“新常态”。
“在状态”需要我们每个人胸中饱含墨水。只有胸中饱含墨水,才能让“在状态”成为可能。正所谓“绳短难以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事业要取得成功,仅靠热情和理想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能力和本领。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按照“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时刻保持本领的恐慌感和学习的紧迫感,不断加强自身的短板建设,让学习成为常抓不懈的任务,拿出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学习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中做到知行合一,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本领。
“在状态”需要我们每个人眼中饱含泪水。只有眼中常含泪水,才能让“在状态”长久保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就是告诉我们对于群众要饱含深情,对于父母同事要心怀感恩之情。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单枪匹马地奋斗,而是有无数个人在背后形成一股力,默默地助推着我们前行,特别是在我们陷入困境跌倒的时候,总会有人伸出援手帮助我渡过难关,不管是亲朋好友、良师益友还是陌生人,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都会给我们动力,让我们不断前行。所以说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身怀感恩之情,并且感恩于心。
“在状态”需要我们每个人腿上沾满泥水。只有腿上沾满泥水,才能让“在状态”变为现实。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难事急事,才能让政府的政策红利一步步地得到贯彻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无论是安徽好干部李夏,亦或是将青春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他们都是用实干和坚守书写了无愧的青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时刻做到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做为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
“在状态”需要我们每个人脸上沾满汗水。只有脸上沾满汗水,才能让“在状态”得以展现。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坎坷遍布,荆棘丛生,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唯有此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唯有不怕苦、能吃苦、不叫苦的品质才能久久为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面对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保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将“四史”学习成果转为实践成效,让“在状态”真正成为“新常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