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努力实现智造名城发展目标
时间:2022-01-05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安徽金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门研究、设计粉末冶金耐磨、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并生产发动机核心部件气门座圈和气门导管,近几年,公司收入、利税大幅增长,成为行业排头兵企业,在这里,我将我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期望我们相互启迪、协同发展、做大做强。
(一)专业化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前提。做企业首先要坚守坚持,专心专注。我们公司从2012年开始至今,一直从事气门座圈和气门导管的研发、生产,十年磨一剑,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公司成功研发了高密度、高耐磨粉末冶金零件产品,产品销售从配件市场到主机市场,实现了质的跨越,公司产品科技、质量标准从过去“跟跑”到“陪跑”再到现在“领跑”的嬗变,进入了行业之林。我市工业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求生存求发展,关键是在不变中求变,不变的是坚持办实业的初心不变,变的是要着眼未来,顺应新时代,苦炼内功,提高竞争力,把企业做精、做强。
(二)精品化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品质至上的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建设4条高端生产线,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质量管控体系,推进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心服务,以精良的品质占据市场。目前,我公司产品性能指标国内行业领先,产品质量接近有的甚至达到了德、美、日标准,荣获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三)特色化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秘诀。中小企业没有大公司的规模优势,如何在同台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细分市场中把握关键环节,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突出自身优势特色,创造产品和服务优势。为此,我们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与主机厂同步研发,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以优异的产品性能和过硬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四)创新化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灵魂。我们坚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宗旨,将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业务员、高级技工吸纳为公司股东,采取项目奖励、股权激励、收益分成等措施,以待遇吸引人才、以事业留住人才,不断激发全体员工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持续加强科技创新,10年来,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5%以上。目前,公司拥有多项核心材料技术,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公司自主研发的重型军用车辆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国六系列排放标准发动机粉末气门座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主机厂替代进口的首选,产品不仅服务于民用市场,而且应用于军事装备。
如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努力实现智造名城发展目标,谈几点个人建议。
(一)在“谋”上深思考,提升认识抓培育。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企业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登高望远,深谋远虑,要充分认识到推动专精特新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智造名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市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生存之战。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面临良好的政策机遇、时间窗口,国家有部署,省级有安排,桐城有优势。要全面动员和引导我市广大中小企业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持企业家坚守实业,精耕细分领域,切实做到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
(二)在“培”上下功夫,科学指导抓培育。要在全市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依据国家和省认定标准,聚焦规上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拟上市)企业、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动态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要强化对入库企业分类指导,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全力支持企业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或隐性冠军企业”梯级发展,努力构建我市专精特新发展雁阵集群。
(三)在“新”上做文章,立足创新抓培育。一要认真落实“智汇文都”行动,企业家们要树立“舍得”的思想,拿出“舍得”的举措,引才聚才,组建创新团队。二要强化创新平台作用。专精特新培育企业要做到技术中心全覆盖,支持企业与高校、大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组建创新联盟,推进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切实掌握“独门绝技”。三要全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以“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建设为抓手,以“五个优化”(优化提升技术工艺、优化拓展产品体系、优化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优化提升经济效益)为主攻方向,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四要持续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演绎好“永不松动螺丝”的故事。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争创更多的省级新产品、工业精品、省政府质量奖、中国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努力实现制造强市目标,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相得益彰,让桐城真正成为“智造名城”。
(四)在“扶”上花力气,精准服务抓培育。一要拿出一套政策。对照省和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标准,对标先进地区经验,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和配套实施细则。二要完善一套体系。市委、市政府要建立专精特新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总体部署、统筹指导和高效协同推进。对每一家企业绘制出问题诊断表,为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库,汇集政策、信贷、技术创新、上市、管理、数字化、质量品牌等方面资深专家,分阶段、分层次、分行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管家式”的精准服务。三要建好一支队伍。着力培养新生代企业家,聚焦中青年企业家“铸魂、赋能、传承”的需求,强化对企业家的培训和创业辅导,拓展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致力于将新生代企业家培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四要营造一个氛围。强化舆论宣传,树立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强化专精特新发展导向。建议市委市政府结合城市建设,谋划建设荣耀广场或市展览中心,让有情怀、贡献大的企业家和企业成为荣耀广场的主角,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宣传企业家、学习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赋予桐城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努力锻造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桐城精神”,凝聚起推进专精特新发展、建设智造名城的强大合力。(市政协常委、安徽金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