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一追求,奋力推动民生福祉上台阶
——三谈贯彻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三级干部)大会精神
时间:2022-02-27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治国有常,以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与之一脉相承,今年的全市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三级干部)大会明确提出:聚焦第一追求,牢记为民初心,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推动民生福祉上台阶。
民生大事,首在教育。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以文化名邦著称于世的桐城,必须彰显教育特色,筑牢教育这个民生之基。全市上下要继续弘扬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提升教育质量,下决心重塑教育辉煌;要着眼长远,科学研判出生人口变化、新型城镇化趋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要勇于探索创新,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精准培育名校、名师、名生,办好桐中120年校庆,力促桐中再展雄风;要探索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省职教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产教融合,实现桐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双提升”,把人力资源变成人才支撑。
抓好民生工程,是民生改善的“基本盘”。我们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在民生工程实施上,既要追求建设高质量、高速度,更要注重绩效考核、后期管护,确保民生工程长久发挥应有的效益。在项目谋划上,要统筹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养老、扶幼、住房等方面工作,把重点群体稳就业、脱贫人口稳致富、文化下乡惠民、健康桐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资金安排上,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当前,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等问题已成为民心之痛,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我们要牢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让绿色成为桐城的靓丽底色;要严格管控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城镇留白增绿,使老百姓享有惬意生活休闲空间;要扎实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制,集中优势兵力,动员各方力量,一战接一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的人民战争,巩固来之不易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
国家之大,民生为最。民生之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全市上下要时刻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把一点一滴的实干汇成群众感知的暖流、民生改善的伟绩。(桐城融媒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