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征文】涵养文明乡风 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09-09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促进因素。与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所起的“塑形”功能不同,乡风文明建设更倾向于文化振兴,所起作用更多是“铸魂”。今年来,嬉子湖镇肖店村积极响应桐城市委宣传部的“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号召,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实现了移风易俗有人管、村规民约有落实、乡村风气有变化,推动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乡风文明之“魂”筑乡村振兴之“路”。
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肖店村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的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宣传引导方面,该村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党员干部志愿者们进村入户,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动员村民改变过去办红白喜事时的攀比之风和不文明祭祀等行为。但沉疴积弊、积重难返,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时一事,非一朝一夕可改,为了更好地让新观念入心、入脑、入行,该村党员干部还积极创设隐性教育环境,组织专人在沿街墙体上绘制移风易俗主题图画,打造文化墙。“一墙一风俗”,文化墙将移风易俗的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极大提高了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发挥着陶冶性情、教化民众的作用,改变村民们不合时宜的旧习俗,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走进肖店村街头,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弘扬新风的平台、教育村民的阵地,成为乡村善治和艺术墙绘的结合体,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典型示范方面,该村党员干部发挥榜样作用,带头执行文明新规,自觉纠正不良风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践行村规民约,共建文明乡村。在基层社会教化事务中,家规族法、村规民约自古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因素,作为与村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血缘性和地缘性组织,宗族和乡约承担着传播道德规范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这样的使命又具体表现为弘扬时代新风。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肖店村尤为重视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宗族乡贤的发掘,广教化、厚风俗,复兴乡村治理的传统力量。鉴于村规民约自古以来就是带有村民自愿性质的契约性文件,肖店村在村规民约修订的过程中,以人为本、集思广益,兼顾乡情民意、吸纳真知灼见,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崇尚节俭、孝老爱亲等美好品质写进村规民约,作为村民的行动指南。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炫富、铺张浪费这一突出问题,该村针对性制定“孝敬老人是美德,厚养薄葬要提倡;大操大办惹人嫌,勤俭持家人人夸;盘中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不容易”等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婚丧嫁娶时把握尺度、掌握分寸。该村还重视吸纳德高望重、热心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乡贤群体的榜样力量,组织其担任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成员,指导、协助村民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通过共同修订、共同遵守、共同践行村规民约,肖店村正在逐步实现“凤落福地美名扬,共创诗画新肖店”。
改善乡村风气,厚植文明乡土。移风易俗工作助推了乡村风气的全面改善,这既包括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关乎乡村物质环境整治。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肖店村不仅重视单个个体和家庭的精神滋养,还注重在整个村组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该村积极发现“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发扬勤劳质朴的传统美德,建设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良好家风;该村还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戏曲下乡、广场舞大赛等,在农闲时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物质环境整治方面,肖店村一方面改建扩建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为村民搭建集中开展读书、健身、体育、艺术等各类文化活动的平台,改善街容街貌;另一方面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房前杂物要清理,屋后垃圾不能留”,打造一批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改善人居环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肖店村打出这一系列移风易俗组合拳后,进一步厚植文明沃土,文明之花遍地开,如今该村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群众文化丰富多彩、街容街貌整洁有序、农家小院风光如画、文明新风沁润人心,乡风文明深入到村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出助推乡村振兴的积极社会发展效能。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肖店村文明新风得到大力弘扬,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农民精神呈现新面貌,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王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