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征文】以发展为灯前进为引,助推幼儿园生活区教学建设
时间:2022-09-23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幼儿园只有坚持幼儿为本的理念,动态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完善自身教学理念,打造更加现代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幼儿园的发展还应遵循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打造更加现代、更加丰富、更加鲜明的教学环境,才能满足幼儿多元而丰富的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我们应重视幼儿生活区的建设,更优地引导幼儿发展,更快地推动幼儿园教育体系全面发展。
一、坚持发展与前进,创新材料投放方式
教育经验表明,创新能够丰富教师教学方式,为幼儿营造更加趣味、丰富的活动环境,继而促使幼儿能够获得更佳的经验、技能,甚至满足其情感和心理发展需求。因此,幼儿生活区的建设需要扬弃传统经验,结合现行生活技能、良性习惯等要素,创新材料的投放。首先,创新材料投放,营造更具趣味的活动中心。严格要求教师要结合幼儿具体喜好、极具生活经验的材料,优化乃至重构材料投放方式,如让幼儿自主选择投放材料。或赋予材料故事性,让幼儿在趣味的故事中,完成游戏活动。或赋予材料不同的游戏属性,让幼儿在有趣的属性改变中,探索材料的不同应用形式;其次,创新材料投放,搭建合作探索情境。创新合作不是让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单纯的组队探索,而是要基于幼儿理解、认知等要素,让其进行分层组队,并进行分层指导,这样才能保障所有幼儿均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其三,要创新生活区投放材料,要保障投放元素的生活性,即要求教师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发展规律,投放其需求的生活性材料,并给予其合理引导。如给客人倒水生活材料投放过程中,除了要投放相关材料,还应渗透开水烫手概念,以提升其安全意识。需注意,在创新生活区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投放的有序性、系统性、引导性、探索性以及安全性。
二、坚持发展与前进,要注意倾听与记录
幼儿生活区的建设,除了要关注材料的投放要点,也要重视教师技能所需素养的建设,即要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强化幼儿教师倾听与记录能力。首先,要强化教师的内在素养。园区要引导教师要改变年龄差异、形态差异,让其主动降低“高度”,用最温和的语言、表情、动作,搭建平等的生活区活动倾听语境,并以此为依据同幼儿交流,了解其具体生活经验需求,以更好的了解幼儿感受,并在科学地记录幼儿成长过程中,掌握教学不足,提出优化措施。要引导教师倾听时,持务实态度,即在倾听幼儿生活经验需求后,细致汇总、系统分析,看看这些诉求是否合理,然后再去与他们进行沟通,尽量满足幼儿生活经验需求。同时,也要用合理形式改变幼儿不合理的需求等,如语言劝导、共同探讨等。要有坚持倾听与记录,并形成常态化措施,由于倾听与记录幼儿生活经验需求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所以教师要如影随形地倾听与记录,要不断掌握幼儿实际需求,并从细节中作出反应,如鼓励支持、坚决制止等;其次,倾听与记录需要教师有所行动,园区要引导教师走出语言去沟通藩篱。因为,沟通方式也有一定效果,然而在特定环境、或对于一些特定幼儿,沟通措施可能适应性较差。所以,要引导教师密切观察幼儿的体态行为、语言、眼神等,了解其具体需求,并为其营造好的对应发展环境。然后真实记录幼儿具体发展情况,并对比以往记录情况,分析幼儿最优的个体指导方式。
三、坚持发展与前进,要强化联动幼儿家长
幼儿生活区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园区环境,而是要结合其表现属性,联动幼儿家长打造更加立体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实现育人的目的。究其原因,幼儿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差,其除了园区能够进行生活经验实践活动,其他活动时间和空间较小。据此,有必要联动幼儿家长,让其配合生活区教学趋势,为幼儿营造生活经验巩固环境。第一,园区要利用现代沟通媒介,用经验分享、故事分析、案例探讨等方式,定期向幼儿家长推动生活经验概念、内容等,以在影响家长观念的同时,提升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要结合生活区教学实情,引导家长如何建设实践环境,如怎样才能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才能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等。
在现行教学发展环境下,幼儿园生活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归集现行教育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幼儿发展环境,实现幼儿园高质量发展。(金神教育集团校金神中心幼儿园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