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征文】让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时间:2022-09-29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文明是清风,文明是雨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人情负担、封建迷信让民众不堪其扰,必须要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乡村振兴铸魂塑形。
移风易俗是符合顶层设计的。乡村振兴要铸魂,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但不少地方的陋习却不符合时代要求,如纸钱乱烧乱撒,燃放烟花爆竹等封建迷信行为极不符合环保要求。
移风易俗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天价彩礼、盲目攀比,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人情风重等问题较为普遍。一是人情名目多,除了婚丧事外,还有祝寿、乔迁、升学、参军、升职等,人情费也高。二是攀比风气盛,一些人把大操大办当做一种“炫富”,显示其身份地位。三是从业人员乱,合法从业者少,无证经营者其提供的服务缺乏规范管理,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带来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
移风易俗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难事,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变被动为主动,让移风易俗变成自觉,这就需要处理好家风、民风、乡风的关系。
首先要涵养良好家风,家风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础,而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长久以来形成的风气、习惯,承载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价值经验、文化理念,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涵养良好家风就是要重视家庭教育。父母当以身作则,注意言行举止,提高个人德行修养,勤劳节俭,自强不息。与亲友礼尚往来,孝老爱亲;与邻居互帮互助,充分发挥谦让礼让精神;与社会同情弱小,无私奉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努力涵养良好家风,惠己惠民惠国。
涵养良好家风就是要充分挖掘先进典型事例。让良好家风于潜移默化中影响更多家庭。如安庆市桐城嬉子湖镇以省级非遗“裁襟励子”故事为载体,筹建裁襟励子文化园一期并开放运营。故事主人公孙女江觉迟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身体力行将“爱与诚信”理论式教育融入体验式课堂,作为家教家风实践基地,裁襟励子文化园先后通过举办文化节、诗歌会、主题教育课、青少年研学旅、承接机关事业单位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进一步涵养家风。
其次要培育淳朴民风,民风是重点。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之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这样年深日久,便形成了中国社会世俗演变中的三种文化。即圈子文化、差序格局和实用主义。这就说明了中国熟人社会的本质,凝聚其中的血缘、地缘关系对中国人的影响足够深刻,移风易俗抓好关键人群的原因就在于此。
培育淳朴民风就是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两代表一委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头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用实际行动传播勤俭节约、科学文明新风尚,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实践者。其实是选好示范典型,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向上向善好青年、优秀联防长等各类先进典型要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弘扬良好家风,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放大社会正能量。
培育淳朴民风就是要发挥基层组织自治作用。由群众推举村里邻里中德高望重、公平公正、崇尚节俭、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能人志士、乡贤等人员组成自治组织,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婚丧嫁娶服务、邻里互助和道德评议等活动,让群众参与文明共治共享。
最后要厚植文明乡风,乡风是目标。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之一,也是总目标之一,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和软件基础,旨在建设农村中的好风气、好习俗、好习惯。乡风文明实际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通过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来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文化保障。
厚植文明乡风就是要改变农村生产方式。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不遗余力摆脱低水平低效益的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厚了里子,才能长了面子。厚植文明乡风就是要搭建公共文化平台。要充分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参与乡村文化、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让群众自发的组织文艺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传统文艺融合文明新风,创作出更多能够感染群众、激发群众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文艺作品。厚植文明乡风就是要寻迹历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充分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留住乡土味的同时,也创造出科学、和谐、创新、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让村民开阔视野,享受社会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移风易俗就是要让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乡风,不遗余力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有效涵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让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嬉子湖镇朱桥村选调生 李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