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征文】浅谈新时代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29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较为突出,教育资源“乡村弱、城镇挤”;乡村教师流动性大,老师学科配比不平衡,乡村教师往往兼任多学科教学任务;生源流失问题严峻,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我所在的三星学校在2008年前后,在校生有近1300人,三河学校最高峰在校学生超1300人,今年两所学校合并,在校学生不足500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与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城镇化进程等有直接关系,但与上面所提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有关联的。要弥补这些短板,不会一蹴而就,浅谈几点建议。
一要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要立足实际情况变化,统筹考虑人口增长与城镇化趋势,提前谋划基础教育项目建设。乡镇、村小学要加大学校新建、改扩建力度,着力破解“大班额”难题。要抓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鼓励、引导、支持社会资源兴办学前教育。
二是坚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思想政治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书育人评价导向,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乡村学校要通过“三支一扶”等及时补充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要注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要加强对教师工作、生活的关心关怀,增强归属感、职业荣誉感,持续在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基层教育事业人才愿留下、能留下。
三是坚持抓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可通过划片区招生发挥政策调控作用,同时乡村学校要着力发展特色办学品牌,比如音乐、体育、黄梅戏、经典诵读等。但是,必须认识到教学质量才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要增强教学实力,用教学质量增强吸引力,用教育质量留住生源,实现文化成绩与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必须要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工作重点。(青草教育集团校青草初级中学 汪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