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征文】聚焦教育凝聚力 助推教师幸福感
时间:2022-09-30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的研究力、创造力、价值力,让每个教师生活得有尊严感和幸福感,才会让教师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正确方向上积极主动地大踏步迈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找到教师幸福感的钥匙,才能助推教育教学的丰富多彩。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不佳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经常有老师抱怨工作太辛苦,家长不理解,学生很难管,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那么,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我认为在学校层面上,应着手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了解教师幸福感的内涵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也对需要与幸福的关系做出了阐释。他认为人有七种需要,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幸福感。
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幸福感,除了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相关,更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实现。教师的自我实现,既包括自身能力、知识、素养、心态的不断完善、调整和提高,又包括职业价值的充分实现,即如何体现教师独特的价值。它的“产品”是有发展和创造力的人,它是一个不断继承又不断创造的职业。
由此,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定义为:教师在对自我价值及幸福有正确的认识、有追求目标的精神、有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机会的情况下,拥有比较宽松、愉悦的生存状态并能积极实现自我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和谐的、愉悦的。教师只有自身得到发展,认识到并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理想,才能从心里感受幸福,体会到教育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主动追求教学的进步与提升。
二、树立教师幸福感的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中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着传递文明与文化的重任。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教师中宣传正确的幸福感观念,打消那种只计较个人得失,不注重工作成绩的幸福观,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感。正如一位教师在其博客上写的那样:“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每个孩子都吸引着我,我对工作的结果愿意有一份承诺,于是我全然忘掉了时间,我感到幸福;当我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享受成功,我感到了幸福;当我所教的孩子成绩有所提高,思想有所进步的时候,我感到了幸福;当我渐渐地发现,知识得到不断地充实,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时,我感到了幸福。”为此学校应经常对广大教师进行幸福教育,一是教育教师要学习一些名教师的先进事迹,守住寂寞,甘愿奉献,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二是寻找身边的典型人物,每年都进行一次师德演讲,在教师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意识
学校领导在学校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有事多和老师们商量,不搞一言堂,让老师们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要经常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收集教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征求合理化建议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教工代表提案,对于教工的合理化建议,学校都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答复,须改正的及时改正,能采用的督促各部门落实,对于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对于教工代表的提案,召开教工代表大会,由校长代表学校给予答复。另外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校长要经常告诫领导班子成员,要和老师们打成一片,不要高高在上,要求老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在作息上早到晚走,工作上起好带头作用。
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工资发放、干部提拔选用方面,要公正、公开、透明,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们知道只有干好工作才是正道,让干工作的老实人不吃亏。重视学校教代会的作用,学校各项重大开支,各种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发放等,都要经过教代会的讨论通过,同时,及时公开各种信息,增强透明度。
四、强化教师幸福感的实效
身体是工作的本钱,身体不好就没有什么幸福感,学校要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组织教师查体,为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做到有病早知道早预防。在讲无私奉献的同时不鼓励教师带病坚持工作。同时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适当的发放一定的福利,对老师们的工作给予肯定。福利的发放要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健全教师心理咨询制度,排解教师的委屈、困惑和压力,多组织教师群体的文娱活动,增进教师间的友好交流。
学校就像老师们的家一样,要体贴老师,要关心他们生活和疾苦,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温暖之手,教师就会以百倍的干劲用到工作中去,会体会到幸福。学校应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定期走访慰问,每当职工家中出现困难或重大事情时,学校领导和工会领导应及时到达,表示慰问,并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
总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为教师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纯粹的教育环境,少一点形式化检查和考核,多一点实质性的关心与关注,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一定会更加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教师的奉献精神,使教师从心底为能从事这一职业而感到幸福,使教师能真正全心尽力地耕耘于教育的沃土之上。(市实验中学 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