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征文】关于推动桐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10-04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桐城要强,农业必须强;桐城要美,农村必须美;桐城要富,农民必须富。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当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力,推动城镇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以“创新”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一是聚焦优势产业。桐城有小花茶、富锌米、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要瞄准市场定位,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扩大市场影响力。例如桐城小花茶,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品茶外形舒展、色泽翠绿、形似兰花,“色翠汤清、兰香甜韵”是其独有的品质特征。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跟进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品牌宣传力度,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带动茶农增产增收。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紧密结合,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荐企业与高校加强科研合作,增加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企业发展迈上快车道。鼓励企业立足发展需求,提供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参与校园招聘,吸纳人才加入。三是培育职业农民。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知识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对培训对象科学分类,开设生产经营、专业技能、专业服务等各类课程,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扶持政策,解决新型职业农民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
以“绿色”铺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一是守住环保红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绿色发展底线。坚持治土、治水、治气同步推进,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有关问题整改,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呵护碧水蓝天净土,推动桐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开展专项治理。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整治专项行动,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环境质量提升。采取日常巡查、随机抽查、突击检查、有奖举报等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微信群、公开栏、小组议事会、流动广播等为载体,宣传环保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广泛宣传,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三是引导企业转型。包装产业是桐城的支柱产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动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将“绿色包装”打造成桐城的“工业名片”。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以“协调”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一是关注弱势群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让社会更文明更和谐。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时刻关爱困境儿童等群体的生活。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兜底作用,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不断增强救助时效性。二是发展城乡教育。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整体提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要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按照因地制宜、联动发展原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开展强校帮扶弱校、城乡对口支援,实现良性共同发展。三是建设精神文明。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依托新时代文明所(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化未成年人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不浪费不攀比,使自觉践行文明新风成为干群的普遍共识。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当前,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桐城进军“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添砖加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