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征文】推进移风易俗 构筑精神大厦
时间:2022-10-08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我出生在乡村,成长在乡村,也有幸见证了乡村的变化与发展。从物资匮乏的父辈年代到现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男孪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的乡村发展史折射出了政策的利好和时代的变迁。今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变的是总书记的“三农情怀”。近年来,桐城市以乡村振兴为“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既“富口袋”壮大经济,又“富脑袋”提振精神,成效显著。特别是今年来围绕移风易俗这一重点,既着力于在面对面宣传中引导群众,又着重于在实打实上服务群众,文明之风遍拂乡野。但是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困顿与难题,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予以破解。
风俗之变,非一朝一夕。人情文化、丧葬文化、喜宴文化是中华民族千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年累月的文化浸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丰富,这些“文化”走向越来越“不文化”,攀比、较劲的“黑暗力量”正在逐渐取代我们传统文化本有的“内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移风易俗逐渐成为主流。但倡导移风易俗从来不是要摈弃我们的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更是为了将这一份“文化情怀”拉回到“正道行驶”,引导人们以正确的理念来吸取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群众对移风易俗的概念却难以吃透,误以为就是一刀切。所以在日常的宣传引导中,更应该关注如何挖掘这些传统文化蕴藏的“内涵”,然后以更具体的形式沁入广大群众的心田,不在过分的强调“不办、不请”,而更应该着眼于“如何办、如何请”才更能体现文化蕴藏的价值。
移风易俗工作关乎社会风气,连接千家万户。很多时候需要的是个人的自觉,这些自觉性的养成需要经年累月的宣传引导来“润物于无声”。但是,文明依靠自觉的同时也需要有效管理。特别是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悖的旧俗陋规,必须予以坚决打击,不能给这些陋习任何“成长空间”。当前,通过属地、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能做到及时处置,确实起到了警醒教育的目的。下一步的关键还是要聚焦常态长效,在明确部门职责中进一步厘清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通过整治一例警醒一片。
移风易俗关键在人,关键在思想。在移风易俗工作实施中,第一点强调的就是人,党员干部及“两代表一委员”作为先进模范的代表,必然要发挥引领作用。但是事实情况是,由于人情往来的“私密性”,当前我们很多党员干部并没有发挥好带头作用,仍然带着观望的心理在“违规”边缘试探,这样的“反面典型”反而成为移风易俗的最大“绊脚石”,这也需要更加关注“重点人群”,切实引导他们发挥好应有作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蓖平品缫姿椎墓ぷ髦斜匦胧贾毡3帜托?、决心、恒心,把握好宣传引导的重点、解决好工作推进中的“痛点”,以在群众脑中构筑精神文明大厦为目标,让移风易俗成果助推社会文明风尚形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