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新时代 勇毅前行向未来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01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伟业。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的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引领时代、催人奋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的政治宣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之旗领航向,开启“学习”新篇章
聚焦原著学原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要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报告丰富内涵,真正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走在前面、做好表率。
聚焦理论强主业。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15字方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四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面对这一新部署、新要求,我们宣传战线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带着问题研讨学、深入基层现场学,确保做好主责主业,成为宣传思想的行家里手、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施工员。
聚焦精神增信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旨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精神坚定信仰、用新理论统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团结一心,在政治上团结统一,在行动上团结一致,凝心聚力走好新的赶考路。
二、踔厉奋发乘势起,奏响“宣传”最强音
营造主题宣传氛围。我们要统筹用好主题景观、大型户外广告牌、绿化带广告牌、公交车候车亭广告、户外电子屏以及大街小巷、企事单位宣传栏等阵地,刊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标语,打造社会宣传矩阵,全力营造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宣传氛围。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等阵地,结合“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在全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多措并举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拓展主题宣传覆盖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各级模范、榜样、“好人”等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百姓故事汇——榜样宣讲”进基层、“二十大代表风采”展示展播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群众中入眼入耳入心。
三、脚踏实地干事业,按下“贯彻”加速键
擦亮文化名片。秉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总要求,充分发挥桐城文化优势,打响六尺巷、桐城派、黄梅戏三张文化品牌,积极承办省市乃至国家级文学艺术奖评选活动,以“中国文学之乡”创建为契机,深入开展文艺精品扶持工程,有序推进纪录片《桐城派》拍摄工作,真正激活地方文化的创新创造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繁荣文化产业。按照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总纲领,围绕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战略目标,以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企业发展为着力点,以文化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文化创意人才为支撑,继续推进六尺巷历史文化片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老城区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扶持广告会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发展,培育文化支柱企业。
做好文旅融合。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总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旅游撬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渡江战役二野指挥部旧址、戴长春饭店旧址展馆等革命历史纪念设施,打造红色旅游新亮点;着力抓好现有的文化遗存活化利用、文物重点项目建设、文旅资源推介、文旅综合配套,围绕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以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文旅项目,把桐城打造成为优秀的文旅目的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岗位、守正创新,接续奋斗、不辱使命,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市上下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向未来,为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杨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