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 网上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展示】叶政理:痴情于工 专心于匠
时间:2023-02-07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在桐城包装印刷行业,安徽金科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叶政理可谓大名鼎鼎,很多业内人士誉其为“桐城第一印”。每逢听到有人这样说,他总是笑着说:“桐城老古话说得好:天下只有第七的,没有第一的。我算得上什么?”
尽管他很低调,但他在桐城包装印刷行业尤其是塑料软包装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不仅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桐城最大的包装印刷企业——安徽金科印务公司的副总经理,2017年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知识产权开发上更是成绩斐然,仅最近几年,他利用工余时间整理申报的实用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就分别达11项和2项,2018年还荣获安徽省首届“优秀印刷包装人”称号。至于在生产现场进行的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技术革新更是家常便饭。
面对诸多荣誉,他始终认为:“那算不了什么,把工作干好才是真的。”他说:“我是一个山里走出来的农民,能有一份工作,我感觉很幸福,必须把它干好。”
确实,1994年高中毕业后,他有幸进入当年桐城第一家塑料软包装彩印企业——皖中彩印厂,到现在的安徽金科印务,他始终没挪窝,一头扎进塑料软包装行业技术创新之中。当学徒工期间,他每天风雨无阻,从老家唐湾镇叶家湾骑自行车到厂里,上午学复合,下午学彩印,晚上再回家,一天来回奔波100里,一身劲,不知道累,半个月后就独立开机。那时的他,最大的想法就是发奋工作,学好技术多挣钱,早日摆脱贫困,早日在城里安家,省去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和辛苦,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恰逢其时的房改政策让他圆了住房梦,却又让他背上了几万元的债务。为了还清债务,他和其他人合伙承包了改制后的皖中彩印厂。还清债务后,他毫不犹豫的退出承包。他说:“我只想当好一个技术工人。”从此,他放开手脚,一门心思扑在车间里,从整个生产流程到每个生产环节的设备操作,从产品研发到材料合成,只要和生产技术相关的,他无一例外跟进钻研。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塑料软包装生产过程中全面且过硬的技术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不断有人请他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也乐于利用工余时间不计报酬地帮助同行上百次。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他不仅自己钻研技术,更注重培养青年工人,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经他带出的技术骨干达20多人。曾经有人真诚邀请他以技术入股合作办企业,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最大的理想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过去的皖中彩印厂,现在的金科印务,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能不断地掌握新技术、研发出新产品,和我个人努力学习固然有关,但更得益于这个平台和金科团队。”
如今,他已走上企业高管岗位,但他的上班时间90%是泡在车间和实验室。新设备进厂了,他和工人一起与设备厂家工程技术人员安装调试,不分昼夜地研发新产品。去年,金科新进一台德国产吹膜机,他如同学徒一样跟在德国工程技术人员身边做帮手,设备安装好了,设备操作和相应的技术参数他也了然于心。为研发“摔不烂”的包装袋,他和研发团队一起进行几百次实验,当新产品成功交付生产时,他又去车间琢磨起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艺。在生产车间,他就是一个多面手,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无论是机械故障还是工艺调整,他都和工人一起或维修或研讨,乐在其中。
叶政理对“工匠精神”一往情深,把认真工作当作了生活的真谛。他在公司党支部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曾动情地说:”我的老家叶家湾,曾经有许多先辈为革命把生命都献了出去,今天的我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工作。”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只要一进入车间,就有干不完的活,只要涉及到新技术应用或开发新产品,不达目的就不罢休。2020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他和同事清理完厂房顶上积雪,下班的路上摔伤了腿,住院治疗后,刚能拄拐下地的他便回到车间。因为,他既牵挂着年底生产进度,更想把自己在住院期间琢磨的一项技术革新付之于实践。就这样,他伤愈之前一直拄拐工作着,谁也拦不住。
随着金科印务公司的发展,负责公司生产和研发工作的叶政理更加忙碌。这不,金科新材料项目投入生产,他和金科人又开始了新的攻关。(林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