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桐城新闻网 > > 专题 > 弘扬“六尺巷”精神 优化基层治理
文昌街道碧峰村:“蛙声扰民”生嫌隙 “各让一步”增和谐
时间:2023-08-08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曾是人们艳羡的村居生活图景,但在文昌街道碧峰村,因为蛙声扰民,导致土地流转承包商拒付土地流转金,村民之间闹矛盾。村两委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功化解纷争,促进了一方和谐、乡风文明。
2021年,杨某在碧峰村流转30亩土地养殖黑斑蛙,当养殖池建好后,村民吴某以青蛙养殖池距离她家房子太近,蛙声影响其夜间睡眠为由,阻止他养殖青蛙,致使靠近吴某住所的两个养殖池荒废。2023年春节前,杨某在支付村民土地流转金时,以两个养殖池未使用为由,拒绝支付胡某等4户村民的土地流转金。胡某等4户因土地流转金被拖欠转而责怪吴某,邻里之间因此心生嫌隙。
此起纠纷涉及三方,为妥善化解矛盾,该村调解员朱正燕前往现场调查,了解各方的诉求后,运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进行调解。调解中,朱正燕首先对杨某拖欠流转金的行为予以批评,然后讲述“六尺巷”典故,以邻里情为切入口,引导大家相互理解、包容。“蛙声影响睡眠,是季节性的。但青蛙养殖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还能带动附近村民就业。杨某是致富能人,大家都应该支持。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看看能不能商讨出一个合适的方案,解决这个矛盾?”朱正燕分别对杨某、吴某说道。
经过多次耐心调解,杨某和吴某都理解了对方的难处,各自退让一步:杨某同意将紧临吴某住所的养殖池改作育苗池,只用于培育蝌蚪,并及时支付胡某等4户的土地流转金。吴某也承诺今后不再干涉杨某正常的养殖经营。双方达成和解,并在村委会干部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邻里之间重归于好。
近年来,碧峰村大力弘扬“六尺巷故事”中所蕴含的“和谐、礼让”精神,全村党员、干部“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精神、处处彰显和谐精神”,会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化解群众之间的“小摩擦”,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亲善、社会和谐,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该村人人讲文明、事事能和谐的乡风越来越浓。(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