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桐城新闻网 > > 专题 > 弘扬“六尺巷”精神 优化基层治理
小巷出“圈”记
时间:2024-12-16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桐城,有一条小巷,它长不过百米,宽仅有六尺。然而,就在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桐城考察,参观六尺巷。这条平日游人不多的小巷,一时间万人纷至,一跃出“圈”。它究竟蕴含着怎样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深厚内涵,上演精彩出“圈”记的呢?
据《桐城县志略》等志书记载:清康熙年间,时任礼部尚书张英收到家信,邻居吴氏修建围墙,想占用张家隙地。张英阅罢,写诗劝阻家人,家人遂拆让三尺。吴氏感其大义,亦后退三尺,故而成就此巷。透过历史烟云,这条小巷的出圈,单单只是因为身为当朝高官张英的豁达与礼让吗?
“天下高文归一县”,作为“桐城派故里”,桐城曾引无数文坛英雄竞折腰,因其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代有英才,今日冠以“中国文都”“院士之乡”“中国文学之乡”。千年文风和先贤懿行,滋养了一方“以礼为先、以礼为贤、以和为贵”的家风民风。
桐城六尺巷,是所有桐城人无法忘记的心灵坐标,它在文艺作品中率先出圈。新创黄梅戏《六尺巷》、数字电影《六尺巷》,早已让六尺巷声名远扬。2014年,桐城歌手张正扬以六尺巷为主题,创作了歌曲《六尺巷》,将六尺巷的礼让精神和传统美德娓娓道来。歌曲一经推出,便广受赞誉,并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举国上下开始关注这条小巷背后的故事,掀起了第一波六尺巷“旅游热”。
张正扬说:“我们每一个桐城人都熟知六尺巷典故,它所蕴含的包容礼让精神,已经刻在我们桐城人的骨子里面。所以,在我学有所成的时候,我应该为家乡六尺巷写一首歌。”
在文艺工作者记住乡愁、以歌传情之时,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法庭紧跟时代步伐,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部署,率先将六尺巷蕴含的宽容礼让精神,巧妙地融入司法调解工作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并提炼出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动人以情、晓人以理、明人以法,在诉前调解中引导当事人讲礼让、知进退、增和谐,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我们在案件处理过程当中,调解工作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近年来,我们孔城法庭诉讼案件的调解率稳定在安庆市乃至安徽省平均调解率的两倍以上?!蓖┏鞘腥嗣穹ㄔ旱匙槌稍?、孔城法庭庭长张诚说。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成效显著,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桐城市陆续在基层法庭及镇村设置“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选聘专兼职调解员1500余人,让老百姓有处可解纷、有人来解难。
在青草镇夏星村,养蜂人何卫东发现自家大量蜜蜂死亡,怀疑是附近农业合作社打农药所致,要求赔偿。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矛盾逐渐升级。村调解小组迅速介入,分别与双方沟通。
“有事情就讲事情,我也看到了你这蜜蜂是死了,但是你也晓得,他每次打药都会跟我们这块的人提前讲??赡苷獯嗡挥型ㄖ轿?,是他没考虑周到……”在调解员耐心劝导下,双方最终互谅互让。
何卫东表示,通过村里的调解,自己也感觉到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方不是故意的。蜜蜂死了明年可以再养,所以这个赔偿也就算了,还是要以邻里和睦为重。合作社负责人也连连表示,大家都是邻居,平时关系也很好,不能为这点小事闹僵了,所以大家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让一让,天地宽”。像青草镇夏星村这样用好“六尺巷”故事、化干戈为玉帛的案例,在桐城比比皆是。2021年,桐城市总结提升“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将六尺巷承载的“和”文化精神延伸、拓展至社会治理领域,创制“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实行党建领事、礼让和事、村民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建起覆盖全领域全范围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桐城范式”,真正实现“源头抓共治、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大家下午好,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是商议佛堂村民组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家有什么意见、有什么方案可提,在这个会上呢,大家畅所欲言?!痹诨萍渍蚴ご濉按迕袼凳禄帷毕殖。宓匙苤榧钦渤上榭诿饕濉?/p>
会场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建言献策,主动参与村民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岷螅ご逖杆傩卸?,将村民们的智慧与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
村民参与说事,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碰撞,更是力量的总动员。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共同绘制乡村向美的美好蓝图。
大关镇百岭村“高摆经验”、双港镇龙山村“四上四下”工作法、文昌街道西苑社区“红色港湾”……“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在桐城各地全面实践、开花结果,桐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创新性发展,让六尺巷蕴含的礼让美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不断续写新故事。2023年11月,“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先进典型。桐城六尺巷“城市治理名片”再次冲出安徽、走向全国。
桐城六尺巷,从古老故事到文艺作品,从一种“工作法”上升为“社会治理良方”,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span style="text-indent: 2em;">桐城六尺巷,今天已不仅是一个建筑符号、景点名称,而是一种美德教化之所、和谐社会之基,它的文化魅力、道德能量,需要我们去用心领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晓耕说:“六尺巷,它最核心的文化价值就是中国传统社会强调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相处之道,一种宽厚,它内在提倡的这种‘和合礼让’的文化,在文化上对我们具有指引和浸染作用?!?/span>
今日桐城六尺巷,已在“旅游热”上再次出圈。观乎盛景,以滋养心灵;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与其说六尺巷出圈,不如说“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万物”的中华传统美德、和谐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汪立 闻亚 黄倩 李玉衡 崔超)